反重力装置在地球上的功能大致己经解释了,但是其实反重力装置最大的舞台绝对不在地球上,重力的控制一直是人类现在面对的一大难题,这也绝对的制宰着人类要上太空的野心,其实现在要上太空,我们可以看到难度非常大,首先是要用很大只的火箭将负载发射升空,这过程之所以如此的艰辛其实只是因为两件事:一是速度,二是阻力,因为要上轨道,就必须要至少具有环绕速度,环绕速度相对于现在星球上的运载工具就是一个超级高的速度,要加速到环绕速度己经很辛苦了,而需要在有大气层的情形下加速更是需要额外再多浪费很多的资源来做这件事。而有了反重力装置后,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了,如之前所说的,反重力装置在一开始就可以直接先变形切到太空以避免大气扰动,所以在这个时候就己经在接触太空了,但是这个状况和之前的卫星环绕有个很大的差异,就是反重力装置可以再切回大气层内,但是卫星是没办法的。不过当反重力装置成型之后,上方的结构物是没有在动的,也就是说,即使是你生活在太空中,也是可以完全的感受到地球对你的重力拉扯,这和之前我们对太空的想象是完全不同的。
回到这里,我们要看一下现在国际对太空中生活的研究主要目标有几个:
第一:是人类如何在无重力状态下生活,无重力状态对于我们这些己经适应了地球重力的生物是一个全新的状况,所以这一定需要了解,但是这件事对于反重力装置己经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事了,因为在反重力装置上是有两种重力的,一个是地球重力,一个是由于反重力环高速运动所产生的反重力,两个互相扺消才能让结构维持悬浮在半空中。
第二:是太空气候的干扰,也许很多人不见得知道什么是太空气候,首先,我们要先知道我们住在地球上是非常幸福的,因为地球有大气层,有磁场,有臭氧层等等的保护层,让我们这些生物不会因为直接曝露在太空中无所不在的辐射线而受伤甚至是死亡,这也是为什么地球能够孕育生命的原因。但是如果今天超出了大气层到了太空中,失去了大气层的保护,那我们就要直接面对宇宙中的各种辐射线的侵袭了,这也是现在各种星际任务让人迟疑的最主要原因,因为要保护生物不受到辐射线的侵袭,必须要有很厚的保护层来避免辐射线的穿透,这个厚度至少要达到公尺级以上的混拟土才行,而这正是之前太空任务的罩门:要发射重物上太空的能量耗费过高。但是在反重力装置上这不会是太大的问题了,所以我们可以在反重力上方的不动结构物上必须要做很厚的墙壁,这样才能安全的防护辐射线的攻鸡。
第三:殒石攻鸡,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世界末日笑话,这里指的磒石并不是大颗的磒石,而是一些小到很难发现的殒石,在地表由于我们是有大气层的保护,所以这些殒石在落在地面之前都己经先化成流星了,大部份都在降落在地表前被烧毁了,而失去了这个大气层的保护就必须要直接面对殒石的撞击了,所有的天体都一样,这些天体之所以没有全部被吸到太阳这个超级重量天体中都是因为这些天体具备了速度,而且这个速度是很高的,即使撞上来的只是一个小尘埃,被撞到的动量都非常的庞大,所以要把墙壁再做厚一点才能承受这种打击。否则在太空中墙体破一个小洞可不得了,和水坝破洞是一样的意思,空气可是会跑光光的。
不过至少看起来,以反重力装置所设计出来的环体上了太空中,会比目前以火箭发射升空的卫星甚至是太空站还要更适合人类居住的多,至少可以有厚重的墙壁,有和地面接近的重力,这样看来人类往太空发展并且殖民是愈来愈可行了。但是,重力是地球提供的,如果要把反重力的环体离开地球事实上就没办法再提供同样的重力了,我们所谓的太空发展最重要的部份其实就是星际旅行,以现在来看如果到不了其他的星球要谈什么太空发展呢?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重力问题,最近NASA己经有一些研究在研发太空中的人工重力,主要就是利用旋转来得到离心力以达到人工重力,现在的问题出在旋转的圆周大小如果太小,人会感受到旋转而晕眩。因此让圆周变大是必须的。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无关,自行辨别真假,损失自负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与本站无关。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邮件 enofun@foxmail.com ,如未联系本网所有损失自负!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网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